别让HR数据只停留在报表上:如何用指标赢得管理层认可

2025-08-20
原创 SHRM持证者联盟 SHRM持证者联盟
2025年08月14日 18:05
图片


图片

HR部门的日常离不开数据:招聘周期、离职率、培训完成率、绩效分布表……这些数字像流水一样,从系统里自动生成,定期汇报到管理层。但这些数字往往仅停留在展示层面,像是一面镜子,反映了现状,却没有推动改变。


究其根本,是HR们习惯了“报数据”,而不是“用数据”。我们以为报表上的数字就是答案,却很少去追问它背后的问题;我们把指标当作结论,却忽视了它真正的价值在于解释、预测和指导决策。

在数据驱动决策的时代,仅仅会报表和统计数字远远不够。真正能提升HR战略地位的,不是你掌握多少指标,而是你能否把这些指标与企业的核心业务联系起来,用数据讲故事、解问题、赢预算、争资源,让它们成为驱动变革的证据和工具。

以下我们将拆解战略性使用人力资源指标的9个技巧,让指标真正变成推动业务的引擎。




01




指标只是起点,分析才是方向


图片



首先,很多HR会把“指标”和“分析”混为一谈。要想用数字驱动行动,必须认识到指标与分析之间的区别。人力资源指标是运营层面的衡量标准,衡量的是组织的人力资源实践的效率、效果和影响力;而人力分析则侧重于决策点,指导投资决策这些决策会影响员工队伍及相关事宜。


  • 指标(Metrics):是运营层面的衡量工具,关注效率、效果和影响力,比如招聘周期、离职率、培训完成率。

  • 分析(Analytics):是用指标去解释原因、预测结果、指导决策,比如通过离职率与绩效数据的结合,发现高绩效员工在工作满2年后流失率明显上升。


换言之,指标告诉你正在发生什么,而人力分析则基于优质数据和科学方法,探讨如何应对;指标旨在确保数字的准确性,而分析则是在数据中寻找答案;指标定义了你努力的方向,但它不是动态的目标。如果你想让员工留在工作岗位上,你会关注离职率和员工流失率,但目标是要知道你想改进什么。




02




先找问题,再找数字


很多人习惯先翻开报表,再决定讲什么,但高效的数据应用恰好反过来:先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再去寻找相关的数据和指标

以员工流动率为例。高是不好的,低则是好的。但它背后到底在讲述什么故事呢?为什么流动率会高或低?是因为招聘问题吗?还是人口统计因素?谁要退休了?是不是只有一个部门的流动率很高?为什么?是因为那里的培训不够吗?最初的指标为你提供了深入挖掘的起点。而每个答案,都会引向不同的数据切入点。
关键在于抛开“是什么”,充分理解“为什么”。使用指标的好处在于,决策更有依据,有事实支持,而非凭直觉,从而使关键人事决策更容易被企业接受。





03




用ROI语言和管理层对话


管理层的语言是ROI(投资回报率),如果HR希望在董事会有发言权,就必须把指标转化为ROI的故事。HR不能再仅仅作为一个成本中心,你不能表现得好像你的成本恰好产生了积极影响。


图片
图片
图片

HR要专注于讲清楚部门正在进行的工作背后的商业逻辑。还是以离职率为例。在计算出离职率后,要调查可能促使员工离开公司的因素。你可能会发现,经理的某些特质会让某些类型的员工望而却步,而其他特质则会加深这些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度。进一步深入研究可能会发现,将管理风格与特定员工的性格类型相匹配,可以大幅降低员工流失率。在此基础上,你可以预测公司在招聘和培训成本上将节省多少钱。

指标定义了你的目标和方向。但除非你能证明,否则一切都无关紧要,人力资源部门犯的错误是只关注一个指标,而没有将其与业务联系起来。你不能假设更高的敬业度会导致更低的离职率。你必须想办法证明这一点,以及它的价值。





04




让HR指标和业务指标对话


孤立的HR指标很难说服人,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数据科学家认为,仅凭人力资源指标本身很少能为整个组织提供太多价值,而是要和业务指标挂钩。

招聘成本只有结合“新员工生产力达标时间”才能判断招聘是否高效;培训完成率要和“销售额变化”挂钩才能证明培训有效。否则,高培训完成率可能只是“大家都来了上课”,而不是“能力真的提升了”。

尽管与人力资源工作的质量相关的指标或许能让你更接近追踪真实的业务目标,但编制这些指标可能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比如要确定招聘高质量员工的成本,你需要时间和其他部门提供的信息;跨职能衡量更难做到,但它能将各个点连接起来。





05




看懂业务数字背后的人


企业的营收、利润、客户满意度等核心指标,往往背后都有人力相关因素。

作为HR,你需要分析业务挑战,弄清楚员工因素在哪里发挥作用。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你就能更好地向管理层陈述理由。展示改善员工因素如何能改善管理层想要改善的方面。记住,高层领导从成本和财务角度理解问题。人力资源部门必须像首席财务官考虑投资回报率那样思考问题。

图片

图片


你并不是在利用数据来找出问题。你是在找出问题,然后知道要检查哪些指标来找到答案。如果客户投诉率突然上升,可能是新进客服缺乏培训;生产效率下降,可能是高技能员工流失;研发进度拖延,可能是团队分工不合理。找到这些联系将各个点连接起来,以解决已确定的业务问题,就能让HR成为解决方案的一部分,而不是问题的旁观者。





06




问对问题,让数据更有深度


数据的深度,取决于你提问的深度。优秀的HR像一个“企业侦探”,不会满足于一个表面答案,而是不断追问“为什么”。


如果公司决定在偏远地区新建工厂并招聘200人,你要追问:为什么是这个地点?当地劳动力是否具备所需技能?培训成本和人员留存风险是否考虑过?这些问题不仅能帮助提前识别风险,也会让管理层意识到HR在战略布局中的重要性。

在这一过程中,理解企业战略和HR战略的结合点非常重要。你需要清楚业务要去哪里,然后找出人才如何支撑这个方向。





07




跨部门合作,打通数据孤岛


与其他部门的人员合作,获取制定有意义衡量标准所需的信息,这一点至关重要。鉴于许多组织认为人力资源部门更侧重于运营而非战略,这意味着人力资源部门需要主动出击,自己去收集数据。
HR数据要想产生真正的价值,必须和财务、运营、市场等部门的数据结合。这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文化问题——要让大家意识到,人力资源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支持职能,而是业务战略的一部分。要与其他部门合作来理解这一点,这将会涉及大量的教育工作。
HR部门如何传达信息完全取决于雇主的规模。在小公司,HR可以直接找财务或运营负责人聊需求,带着具体的分析方案去,而不是空口要数据;在大公司,可以先找一两个愿意合作的部门做试点,比如通过人力数据分析降低IT部门的流失率,用案例证明价值,再逐步扩大范围。

图片


此外,要随时准备抓住机遇。人们会来找人力资源部门要报告,利用你的回答作为切入口,展示你能从分析中获得的大量信息。通过研究数据,你将能够回答企业之前不知道如何提出的问题。例如,你可以利用指标来更好地识别即将入职的候选人,从而缩短填补职位的周期时间,从而节省资金。





08




敢于量化,设定可比较的基准


人力资源专业人士常说,他们的大部分工作都是无形的,难以衡量,但总有办法量化人员指标。这需要时间、实验,以及在无法找到公开的标准时自行设定基准。
确定基准线可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例如招聘时间——在特定领域招聘顶尖人才需要多少天、几周或几个月?有了这些数据,就可以确定趋势。招聘时间是否随时间而增加或减少?它是否因月份、季度或季节而有所不同?大学毕业日期如何影响这一数字?

一旦你发现了这些趋势,就有必要走出去,征求业务部门领导对人力资源部门在相关指标上表现的反馈。人力资源部门领导就可以询问他们的客户,是否能够以足够快的速度招聘到顶尖人才,以满足业务需求。这些信息将有助于确定是否需要提高基准,以及如果需要,提高多少。

量化不仅是为了记录变化,更是为了让改进有凭有据。只有在清晰的基准线上,提升与退步才一目了然,才能把“感觉变好了”转化为“数据证明更好了”。对HR来说,这意味着每一次策略优化都能用数字讲清成效,让人力工作从“软指标”变成企业战略中的“硬支撑”。





09




数据质量是根基


你从分析中获得的情报质量,取决于你的指标中包含的数据质量。再好的分析方法,也救不了糟糕的数据。有效的数据符合“CARE”标准:

  • 一致性 (Consistent) ——构成该指标的数据必须随时间稳定测量。
  • 准确 (Accurate) ——信息应精确,记录时尽量少出错或不出错。
  • 可靠 (Reliable) ——你的指标必须能可靠地反映你最终想要评估的内容。
  • 高效 (Efficient) ——收集数据的成本必须尽可能低。


数据质量不仅是技术问题,也是管理问题。HR需要投入资源建立统一的标准和流程,并定期检查和清理数据,确保分析的基础稳固可靠。



让数字为你发声


当HR能用数据解释问题、预测趋势、验证方案时,你就不再只是执行招聘、培训、考勤的部门,而是能影响企业战略方向的伙伴。

这需要从改变思路开始:不要把数据当成任务完成的证据,而要把它当作推动行动的武器;不要只报数字,而要用数字讲清故事;不要局限在HR指标里,而要把它和业务指标连起来。

从今天起,你可以挑一个公司当前最突出的业务问题,去找它背后的人力因素,结合业务数据做一次分析。用一个清晰的ROI故事,把你的建议带到管理层面前。当他们发现HR的数据不仅能解释“发生了什么”,还能指导“该怎么做”,你在公司里的角色就会发生改变。

在数据驱动决策的时代,会用指标的HR,才是真正的战略伙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扫码加入SHRM大本营学习交流群
广大HR们的聚集地

这里入驻了各行业的HR高管,昂收SHRM资深讲师以及众多SHRM-SCP持证者嘉宾们,我们在一起深度聚焦HR领域,以专业视角和丰富经验,共探HR实务与战略中的复杂挑战,直击职场核心议题+促进同行交流碰撞,为您答疑解惑,引领前行在这里,我们致力于沉淀过往海量HR职场实操问答和分享,搭建起HR同仁之间的沟通桥梁,不定期地举办线上线下活动,帮助每一位从业者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攀登职业高峰。在昂收,让我们一同见证并参与HR的成长与蜕变之旅

图片
图片



图片
▲昂收咨询企业服务公众号↑
图片

昂收(上海)咨询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全球知名的人力资源管理SHRM认证辅导和领导力培训和发展的业内领先公司!作为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SHRM项目的首批授权合作机构,以及2024年SHRM中国唯一中国合作伙伴,课件基于SHRM认证体系进行设计,中英文双语呈现。2022年7月,参与昂收咨询SHRM SCP考试辅导的学员达到100%通过率。以往平均70%通过率,全球通过率在50%-60%。


分享